一个清热解毒的中成药——西黄丸,治疗3种常见癌症,一文总结:

1、胃癌:

癌症的发生、发展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。自然杀伤(NK)细胞与多种免疫球蛋白(IgA、IgG、IgM)的功能状态直接反映了机体抵抗癌细胞侵袭的能力。在癌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然杀伤(NK)细胞活性降低,尤其是它的成熟亚群数目减少或不成熟亚群数目的增加和激活,成为了癌瘤形成的一个因素。而癌症患者血中IgA、IgG、IgM的水平普遍降低,也间接导致了患者自身免疫监视能力的下降,导致肿瘤细胞出现免疫逃逸,从而导致了癌瘤的生长。

西黄丸主要由牛黄、麝香、没药和乳香等提取的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。有研究发现,胃癌患者在使用西黄丸治疗后自然杀伤(NK)细胞被激活,IgA、IgG、IgM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增高,提示西黄丸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,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得到改善,机体抗肿瘤能力得到增强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因为牛黄具有清心、退热、化痰通窍、散结肿,麝香具有通经络、散结滞、辟恶毒、除移浊,配以乳香、没药活血祛瘀、消肿定痛,黄米饭调胃和中以避免伤及脾胃。因此西黄丸促进了自然杀伤细胞的成熟,增加了它的活性。而癌细胞抗原消耗了免疫球蛋白,致其含量下降,在经过西黄丸解毒活血治疗后,使瘀血消散,新血得生,热毒清而阴液复,胃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,从而使胃癌患者的IgA、IgG、IgM水平得到提升,最终改善了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状态,达到了治疗的作用。

西黄丸治疗胃癌,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,提高机体抵抗癌瘤的能力。

2、肝癌:

中医学分析肝癌的本质是脾虚肝郁,无论其临床表现还是发病机制,都与脾胃受损、肝气郁结密切相关。而就癌肿而言,多有血瘀、湿热之邪为患,又以前者为多。

西黄丸由麝香、牛黄、炙乳香、炙没药组成。方中之牛黄清心、退热、化痰、通窍、散肿结, 为主药。辅以麝香芳香辛窜之性,通经络,散结滞,辟恶毒,除秽泄,为辅药。主辅配合,相得益彰,牛黄制麝香辛窜助火之弊,麝香增牛黄化痰散结肿之功。佐以乳香、没药活血祛痰,消肿定痛,辅料黄米饭为丸,即可调胃和中,又免诸药攻邪太过而伤脾胃,全方配合,清热解毒、活血祛瘀、消坚散肿。其治疗作用与肝癌的病理机制比较吻合,故在临床运用得当的话,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。

在现代研究方面,也有不少证据表明西黄丸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。有报道西黄丸含药血清早期可阻滞人肝癌细胞系(Bel-7402)细胞进人G2/M期,而后期主要阻滞细胞于G0/1期,从而抑制了癌细胞的增殖并导致其发生凋亡。另有报道西黄丸含药血清作用于Bel-7402细胞后,能显著抑制细胞生长,杀伤率最高可达75%;可使Bel-7402细胞的癌基因Bel-2、c-myc蛋白表达降低,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增强。还有研究表明犀黄丸浸出液对MDA-MB-231、SMMC7721、T24、HL-60、A549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且随浓度的增加,抑制率上升,呈剂量依赖关系,抑瘤作用的IC50以MDA-MB-231、SMMC7721为敏感。西黄丸临床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报道也屡见不鲜阅。

西黄丸可提高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,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瘤的生长,并且具有保护肝功能作用,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方面,具有攻邪不伤正之效,在治疗晚期肝癌方面,能改善临床症状,能缓解疼痛,提高患者生存质量。

3、肺癌

对于丧失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肺癌,主要治疗手段化疗,含铂类的化疗方案仍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有效的首选方案。临床观察表明,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,对于正常细胞和脏器均有损伤,而且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化疗,或在接受几个疗程后因严重副作用而终止化疗,而且化疗间期及化疗结束后,无有效西药抗癌治疗,给肿瘤以复发和转移之机,因此中医药抗癌的序贯治疗愈显重要。

从中医学角度来看,肺癌患者主要病机为毒、虚、瘀,即正气内虚,而给邪毒入侵之机,邪留毒聚,阻塞气血,造成密毒并存状态,并且一病机贯穿肿瘤的发生、发展,直至死亡整个过程,而扶正解毒祛瘀为治疗肺癌的主要原则。西黄丸处方源于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,以牛黄、麝香、乳香、没药组成,牛黄解毒清心;麝香香窜通络,散瘀消肿,开窍醒神;乳香、没药相互配合,破瘀通络,散结消肿止痛。

临床研究证实,化疗联合西黄丸能够配合化疗起到协同抑瘤作用,同时在改善证候、体质量、提高生存质量、提高免疫功能和改善化疗的毒副作用等方面也有良好作用,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,延长生存期,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良好辅助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