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抗癌过程中,要评估手术、放化疗的治疗效果,及早发现复发转移,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,定期复查必不可少。医生根据复查的结果,可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,为后续方案调整提供相关依据。
一、癌症复查主要查哪些项目
- 肿瘤标志物检查
包括甲胎蛋白(AFP)、癌胚抗原(CEA)、糖类抗原、细胞角蛋白19片段(CYFRA21-1)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(NSE)、鳞癌相关抗原(SCCA)。

2.常规检测
(1)血液检查
血液检查包含多个项目,其中主要看三个指标,白细胞计数、血小板计数、血红蛋白。
白细胞计数低意味着免疫机能下降,低到一定数值就需要打升白针,患者出门也要开始佩戴口罩,预防感染。
血小板管凝血,计数低则需要输血小板,但是输到身体里的血小板最多能维持3天,最后还是要靠自己身体生成。
血红蛋白用于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,根据指标可以判断病人是否需要补血。

(2)尿液检查
检查尿液的组成是否异常,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炎症、出血的症状。
(3)大便检查
通过大便性状、成分检查,判断是否存在潜血的情况。
3.影像学检查
(1)CT检查
CT检查可以观察患者的肿瘤进展情况,如果怀疑肿瘤存在转移扩散的现象,可能要进行多个部位的CT扫描。
(2)B超
主要用于腹部浅表肿瘤的侵犯评估。
(3)核磁共振
核磁共振可以较好显示头颈部、脊髓、关节等组织的肿瘤生长状况,包括肿瘤的大小、形态、血供情况等。
(4)骨扫描
骨扫描用于检查骨骼区域的损伤,判断癌细胞是否发生骨转移,是判断恶性肿瘤转移情况的常见检测手段。
(5)PET-CT
PET-CT可以对进行全身的肿瘤筛查,发现细小的肿瘤病灶。检查结果更为准确。PET-CT有一定的辐射,短期内不能反复检测,且价格较昂贵。
二、多久安排一次复查好
在治疗的前3年,建议患者3个月复查一次,这个阶段的病情变化快,面临的治疗副作用多,因此安排复查的时间间隔较短。
治疗后3-5年,可以检查频率降低到6个月1次,这一时期癌症患者的整体情况已经相对稳定,但仍有一定的复发风险,需要定期检查。
在治疗结束后5年,复查时间可以缩减到每年一次,此时癌症复发风险较低,但需要继续观察。
三、癌症复查注意事项
1.检查前保证充足休息
在检查前一天要避免过度劳累,尽早休息,晚上不要熬夜,否则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,部分项目会要求空腹检查,检查前一晚10点后就不能再吃东西。
2.保持心态平和
很多患者复查前会有严重的焦虑情绪,仿佛面临一场大考,殊不知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检查结果,建议患者在检查前多和家人朋友沟通,疏导心理压力,或通过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。
3.做好复查准备
复查前需要带上临近一次的检查结果,包括血常规、肿瘤标志物检查、影像学检查等等,以方便医生评估并开具新的复查项目。另外多数复查项目需要提前预约,要安排规划好时间。